合利宝办理代理加盟咨询: 95556271
合利宝是一款多场景消费系统,机构管理平台展业通。展业通合利宝稳定可靠合利宝费率稳定不不涨费率,不+3,不跳码,无隐藏费用,办合利宝POS,认准展业通!

2017“史上最严”金融监管年大事记盘点

用卡智能卡管家

2017年被业内看作是“史上最严”的金融监管年。

  这一年,金融业内监管令接连不断,证监会、银监会相继开出“史上最大罚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行政处罚超2700件,罚没金额更是超过80亿元。

  这一年,监管层积极开展专项整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不管是传统金融方面,还是金融科技领域,监管层敢于“碰硬”勇于“亮剑”。“一行三会”统筹协作、为规范源头管理,联合外汇局发布了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进行全面统一监管;“校园贷”、“现金贷”等互金业务被重点整顿,虚拟货币投机行为也被叫停。

  这一年,某投资明星在资本市场上“走下神坛”,其曾想以6000万元资金撬动30.6亿元的上市公司资产,但是高达51倍的杠杆比例终于还是被交易所“识破”,并收到五年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

  这一年,金融业内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是总结一句话就是,哪里有风险,监管便如影随形。可以预计,防范金融风险,打击违法金融活动的主基调仍会持续到明年。近日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于今后3年中国经济的三大攻坚战首位,而其中的重点就是防控金融风险。

  明年:监管从严不会放松

  过去一年,在强监管的主基调下,监管部门专项整治市场乱象,弥补制度短板,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展望2018年,业内普遍认为,2018年金融业将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放在首位,监管机构的牙齿将更“锋利”,监管将更加严格标准更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将会加大。

  “今后3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每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看作是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定盘针”。近日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金融监管工作做出了上述安排。

  “明年金融监管的力度会更强。”宋清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在原有领域强监管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或成为2018年的工作重点。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进入门槛低、去中心化等特征,给该领域带来了特定的风险。例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多头借贷就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一些平台打着创新的幌子却没有真正回归金融本质,反而危及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同样分析称: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强监管将持续推进,比如,银行体系的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而非持牌金融机构从事的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将会被清理,现在风险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领域。

  下一步应继续抓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不放松,进一步弥补在监管协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监管短板,从源头把控、过程严管、事后追责等方面采取更有力措施,构建针对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的监管闭环,切实防范和化解突出风险,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好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央行:宏观金融监管加码

  “今年可以说是中国金融领域的规范年。”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评价。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主基调下,今年“一行三会”的监管集中在多个方面。

  具体来看,央行对于宏观金融风险的监管逐渐加码:首先是对于银行业的MPA监管逐步从严;其次是对于外汇监管的逐渐加强;第三点是对于支付产业监管逐渐规范;最后,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监管重点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利率管理,譬如:校园贷管理,消费贷管理等。

  记者梳理发现,央行已于今年一季度起,在银行业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防止银行通过表内与表外资产腾挪规避监管。

  另外,业内外关注众多的“虚拟货币”、“现金贷”等,也是今年央行的重点监管对象。譬如:9月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正式叫停包括ICO在内的“代币发行融资”。

  再如:趣店上市之后,关于“现金贷是否是陷阱贷”的大拷问不绝于耳。由此,今年的12月1日,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上述通知的出台,反映了监管层对于现金贷乱象的集中重点治理,监管层将对现金贷采取负面清单、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管理,取缔非法机构,规范行业发展。”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银监会:加强同业、理财、表外资产管控

  “严监管是今年金融领域的主题词汇。”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今年的金融监管涉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几乎全部重要领域,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各种乱象以及“套路”,监管重拳出击接连落地,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金融生态正在重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中旬,银监系统2017年共开出2838张罚单,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机构。

  尤为一提的是,12月8日,银监会“史上最大罚单”被开出,引发业内大震动。当日,银监会发布对广发银行惠州分行违规担保案件的处罚结果:对广发银行总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没合计7.22亿元,对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原行长等6名涉案员工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业内人士指出,这笔罚单可谓对于此类链条过长、层层嵌套的金融乱象典型案例的重拳出击,在引导行业合规合法经营、稳健运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来看,“今年银监会主要加强了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江瀚分析,首先是加强同业的监管力度;其次是强化对于理财领域的监管;再次是加大对表外资产的管控。这些均有系列文件佐证。譬如:自2017年4月起,银监会发布一系列监管文件整治“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掀起了一场监管风暴。

  另外,据记者了解,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爆发式的增长,行业乱象频出,这使得2017年也成为了大资管行业的监管年。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祭出打破刚兑、严控期限错配、禁止多层嵌套、严控杠杆等“连番重拳”。

  上述文件从源头上监测流动性风险,及时跟踪穿透资金流动,加强业务规范,解决层层嵌套、资金空转以及监管套利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市场高杠杆行为。上述文件明确了资管具体业务的政策要求,比如刚性兑付、产品多层嵌套,在推动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质的同时,避免风险的跨领域,跨市场传递。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在业内看来,资产新规的出台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可小觑。据悉,当前的银行理财规模近30万亿元,大部分属保本产品,具有刚性兑付的属性。但新规中对金融机构发行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资产作出严格限制,这可能会导致理财投资的非标资产大幅下降。受此影响,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银行正加大力度转型并推动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比如推出7日开放、1个月开放的新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来替代原有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降低资产新规带来的“冲击”。

  证监会:保持执法高压

  今年以来,证监会一直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截至11月底,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没款金额逾70亿元,与2016年全年罚没总额42.83亿元相比,该增幅超过60%。今年3月,证监会对鲜言等操纵市场案采取“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没金额合计34.7亿元,更创下了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纪录。

  “今年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都在加强处罚追责,证监会通过严查操纵股市、深入整治市场乱象,积极稳妥处置重点风险,来提升市场违规成本等方式来达到从严治市的目的。”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全面深入推进稽查执法是“强监管”的落实与体现,有助于净化市场生态环境,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除此,在政策方面,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今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要求从股东身份、股票来源、减持通道等角度全面升级监管措施。江瀚表示,这是监管部门对大股东恶意减持的直接反应,对打击恶意哄抬股价以实现大规模减持的非正常消费行为有直接影响。

  另外,自今年10月17日起,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持续刷低的IPO过会率也让市场神经不断紧绷。11月29日,甚至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单日IPO过会率为零的案例。

  对此,南山投资创世合伙人周运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上会通过率降低的信号已经迅速传递到市场,这会让很多心存侥幸的IPO排队企业如坐针毡,可能会导致一批排队企业主动终止,这样有利于解决一直悬在我国资本市场的IPO堰塞湖问题,我国的IPO也会走上即报即审、即过即发的畅通渠道。

  保监会:市场规范加速

  不管是银监会还是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出现的背后,其实是监管部门“铁腕”治理的决心和魄力,也是监管层加强日常监管的缩影。保监会,今年在防范风险、促进行业规范、同样频频释放大招。

  公开资料显示,保监会截至目前已发布了36张监管函,而2016年全年发布监管函总和为16张,增幅高达125%。这36张监管函涉及33家保险机构。

  另据江瀚分析,保监会今年对于保险市场的规范按下了加速键,保监会今年对于保险市场的监管重点集中在对保险合规、人身险、商业车险、机动车险、信用保险的管理上。

  所言非虚。譬如:今年6月保监会集中下发的“1+4”号文件,就为整个行业发展和监管方向定下了基调。其中,“1”是指《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是当前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4”是指四个落实文件,分别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强化保险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不过,在“保险姓保”的主基调下,今年真正让保险公司紧张的可能还是保监会下发的另外两个文件:“134号文”和“136号文”。前者针对人身险产品的设计,后者针对人身险产品的销售。

  尤其是在“保险姓保”的监管要求下,“134号文”甚至被业内号称“史上最严”监管要求。据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有众多热销寿险产品如果对标“134号文”,多数都不符合要求,因此目前各大险企已经在陆续停售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产品,并积极研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